糖尿病患者是否需要打胰岛素需根据病情决定,主要影响因素有胰岛功能状态、血糖控制情况、并发症严重程度、妊娠期特殊需求、急性代谢紊乱等。
1、胰岛功能状态1型糖尿病患者因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必须终身注射胰岛素。2型糖尿病早期胰岛功能尚存时可通过口服药控制,但随着病程进展,当胰岛功能衰竭至空腹C肽小于0.4ng/ml或餐后C肽小于0.8ng/ml时,需启动胰岛素治疗。临床常用重组人胰岛素、门冬胰岛素等补充外源性胰岛素。
2、血糖控制情况当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三种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3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仍超过7.5%或空腹血糖持续高于10mmol/L,提示存在明显胰岛素抵抗或分泌不足,此时建议采用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药方案。对于随机血糖超过16.7mmol/L伴酮症倾向者,需立即启用胰岛素强化治疗。
3、并发症严重程度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综合征等急性并发症时,胰岛素是唯一有效的治疗选择。对于严重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3期以上、增殖期视网膜病变患者,胰岛素治疗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等长效类似物能提供平稳的基础血糖控制。
4、妊娠期特殊需求妊娠期糖尿病若饮食运动控制1周后空腹血糖仍超过5.3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6.7mmol/L,应启用胰岛素治疗。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等速效类似物对胎儿更安全,禁止使用磺脲类等可能致畸的口服降糖药。
5、急性代谢紊乱围手术期、严重感染、创伤等应激状态下,机体胰岛素需求急剧增加,需短期改用胰岛素控制血糖。预混胰岛素如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25R可兼顾基础与餐时血糖调节,待应激状态解除后可逐步转回原治疗方案。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胰岛素用量。配合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每日主食控制在200-300克,优先选择燕麦、荞麦等低升糖指数食物。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运动前后需监测血糖防止低血糖发生。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每年进行眼底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查,早期发现并发症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