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
副主任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
皮肌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早期、中期和晚期的区分主要依据症状的严重程度、累及范围以及并发症的出现。早期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和肌肉无力;中期症状加重,可能累及内脏器官;晚期则可能出现严重的器官功能障碍或并发症。治疗需根据病情分期采取个性化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
1、早期皮肌炎
早期皮肌炎的症状较为轻微,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皮疹和轻度肌肉无力。皮肤症状常见于面部、颈部和手部,尤其是眼睑周围出现紫红色皮疹(称为“向阳疹”)。肌肉无力通常从近端肌肉开始,如肩部和髋部,患者可能感到爬楼梯或举物困难。此时,血液检查可能显示肌酶升高,但内脏器官受累较少。早期治疗以控制症状为主,常用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和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同时,建议患者避免日晒,使用防晒霜保护皮肤。
2、中期皮肌炎
中期皮肌炎的症状进一步加重,皮肤病变范围扩大,肌肉无力更加明显,可能影响日常活动。内脏器官如肺、心脏和消化道可能受累,出现间质性肺病、心律失常或吞咽困难等症状。此时,治疗需更加积极,除了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外,可能需加用生物制剂(如利妥昔单抗)或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物理治疗也尤为重要,通过适度的肌肉锻炼和拉伸,帮助维持肌肉功能。
3、晚期皮肌炎
晚期皮肌炎的特点是严重的器官功能障碍和并发症。患者可能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或严重的肌肉萎缩。皮肤病变可能发展为溃疡或钙化,影响生活质量。晚期治疗以缓解症状和预防并发症为主,可能需要长期使用高剂量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甚至考虑血浆置换或干细胞移植。营养支持和心理干预也不可忽视,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带来的身心压力。
皮肌炎的分期对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早期诊断和干预可以显著改善预后,延缓疾病进展。患者应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并根据医生建议调整治疗方案。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和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