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甲切除术通常通过手术切除部分肥大的鼻甲组织来改善鼻腔通气功能,主要方法有下鼻甲部分切除术、下鼻甲黏膜下切除术、下鼻甲骨折外移术、射频消融术及激光切除术。
1、下鼻甲部分切除术通过手术器械直接切除肥大的下鼻甲后端或下缘组织,适用于骨质和黏膜均增生的顽固性鼻塞。术后需填塞止血材料防止出血,可能伴随暂时性鼻腔干燥感。该术式对改善通气效果显著,但可能影响鼻黏膜加湿功能。
2、下鼻甲黏膜下切除术保留鼻甲表面黏膜,仅切除黏膜下增生的骨质和海绵体组织。相比传统切除术能更好保护黏膜功能,减少术后结痂风险。适用于以骨质增生为主的患者,手术需在鼻内镜引导下精确操作。
3、下鼻甲骨折外移术通过器械使鼻甲骨质骨折后向外侧移位,扩大鼻腔通气空间。属于微创操作,出血少且保留完整黏膜结构,适合轻度鼻甲肥大者。但远期可能出现骨质复位导致症状复发。
4、射频消融术利用射频能量使鼻甲组织产生可控性瘢痕收缩。门诊即可完成,创伤小且恢复快,适合惧怕传统手术者。需多次治疗才能达到理想效果,术后可能出现暂时性水肿加重鼻塞。
5、激光切除术采用二氧化碳激光汽化切除鼻甲组织,术中出血极少且精度高。对黏膜损伤小于传统手术,但设备要求高且可能产生焦痂。术后需定期清理鼻腔,防止粘连影响疗效。
术后应保持鼻腔湿润,使用生理盐水冲洗清除血痂,避免用力擤鼻或剧烈运动导致出血。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恢复期间出现持续出血、剧烈疼痛或发热需及时复诊。长期需监测鼻腔功能,部分患者可能需二次手术处理复发问题。不同术式选择需结合鼻甲肥大类型、患者年龄及全身状况综合评估,术前应完善鼻内镜和CT检查明确解剖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