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博
主任医师
鸡西市人民医院
健康中心
锻炼后肌肉酸痛可以继续锻炼,但需要根据酸痛程度调整运动强度和方式。轻度酸痛时,可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或拉伸;中度酸痛时,建议适当休息并选择轻量活动;重度酸痛时,需暂停锻炼并给予肌肉充分恢复时间。肌肉酸痛通常是由于运动过程中肌肉纤维微损伤和乳酸堆积引起的正常现象。
1、肌肉酸痛的生理机制:运动时,尤其是高强度或不熟悉的运动,会导致肌肉纤维出现微小撕裂,同时乳酸在肌肉中积累,引发酸痛感。这种酸痛通常在运动后24-48小时内达到高峰,称为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
2、轻度酸痛的处理:当酸痛感较轻时,可以进行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或游泳,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乳酸代谢。同时,适当拉伸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减轻不适感。例如,针对腿部的拉伸动作包括站立前屈、弓步压腿等。
3、中度酸痛的处理:如果酸痛感较为明显,建议减少运动强度,选择轻量活动,如瑜伽或普拉提,避免对肌肉造成进一步损伤。可以通过热敷或按摩来放松肌肉,促进恢复。按摩时可以使用泡沫轴,针对酸痛部位进行滚动按压。
4、重度酸痛的处理:当酸痛感非常强烈,甚至影响日常活动时,应暂停锻炼,给予肌肉充分休息。此时,冰敷可以帮助减轻炎症和疼痛,同时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和水分,支持肌肉修复。例如,可以选择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鸡胸肉、豆类等。
5、预防肌肉酸痛的方法:为了减少运动后肌肉酸痛的发生,运动前应充分热身,运动后及时进行拉伸和放松。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强度,避免突然进行高强度或不熟悉的运动,有助于降低肌肉损伤的风险。例如,热身运动可以包括动态拉伸、慢跑或跳绳等。
锻炼后肌肉酸痛是身体适应运动的一种正常反应,适度调整运动计划,结合适当的恢复措施,可以安全地继续锻炼,同时促进肌肉的修复和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