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药与血压药通常指的是同一类药物,均用于治疗高血压。降压药主要通过调节血管张力、减少血容量或抑制神经内分泌系统等方式发挥作用,常见类型有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高血压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长期规律用药,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利尿剂通过促进肾脏排钠排水减少血容量,常用药物包括氢氯噻嗪、呋塞米等,适用于轻度高血压或合并水肿患者。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硝苯地平能松弛血管平滑肌,对老年高血压或合并冠心病者效果显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可抑制血管收缩,尤其适合糖尿病肾病患者。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缬沙坦、氯沙坦作用机制类似但副作用更少,妊娠期禁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通过减慢心率降低心输出量,适用于合并快速心律失常者。部分复方制剂如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可协同增效,但需警惕叠加不良反应。
高血压治疗需个体化选择药物,定期监测血压变化。日常生活中应保持低盐饮食,每日钠摄入量不超过5克,适当补充钾含量高的香蕉、菠菜等食物。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控制体重指数在24以下。戒烟限酒,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情绪波动。每3-6个月复查血脂、血糖及肾功能,出现头晕、浮肿等不适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