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枝胶质细胞性肿瘤通常需进行影像学检查、病理活检、分子检测、脑脊液检查及神经功能评估等综合诊断。
1、影像学检查:
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是首选检查手段,可清晰显示肿瘤位置、大小及与周围脑组织关系。增强扫描有助于判断肿瘤血供和恶性程度。计算机断层扫描CT能辅助评估钙化灶和骨质改变,对手术规划有重要参考价值。
2、病理活检:
通过立体定向穿刺或手术切除获取肿瘤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病理诊断需观察细胞形态、增殖活性等特征,明确是否为少枝胶质细胞来源。免疫组化检测可辅助鉴别其他类型胶质瘤。
3、分子检测:
检测1p/19q联合缺失状态是诊断少枝胶质细胞瘤的关键指标。IDH基因突变检测有助于预后评估和分类诊断。分子分型对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4、脑脊液检查:
通过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进行细胞学和生化分析,评估肿瘤是否发生蛛网膜下腔播散。脑脊液肿瘤标志物检测可辅助监测病情进展,但需注意颅内压升高者禁忌腰椎穿刺。
5、神经功能评估:
包括详细神经系统查体和神经心理学测试,评估肿瘤对认知、运动、语言等功能的影响。术前功能评估有助于制定手术策略,术后评估可监测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确诊少枝胶质细胞性肿瘤后,建议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适当补充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深色蔬菜。避免剧烈运动和头部外伤,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出现头痛加重、肢体无力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根据医生建议进行康复训练,改善神经功能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