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高血压易发生于高龄孕妇、肥胖人群、慢性高血压患者、多胎妊娠者及有家族病史者。高危因素主要包括年龄超过35岁、孕前体重指数超标、既往高血压病史、双胎或三胎妊娠以及直系亲属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1、高龄孕妇:
35岁以上孕妇血管弹性下降,胎盘功能减退风险增加,机体对妊娠期血流动力学变化的适应能力减弱。这类人群需在孕早期开始血压监测,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基多巴等妊娠期安全降压药物。
2、肥胖人群:
孕前体重指数超过30会显著增加血管内皮损伤风险,脂肪组织分泌的炎症因子可能诱发胰岛素抵抗。建议孕前通过饮食控制与适度运动减重,孕期体重增长控制在7-11公斤范围内。
3、慢性高血压患者:
孕前已确诊高血压者妊娠后病情加重概率达25%,可能引发胎盘早剥或胎儿生长受限。这类孕妇需在孕前将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妊娠期可选用拉贝洛尔等对胎儿影响较小的降压药。
4、多胎妊娠者:
双胎妊娠并发高血压的风险是单胎的3-4倍,子宫过度膨胀导致胎盘缺血缺氧。建议增加产检频率至每两周一次,28周后每周监测尿蛋白及肝功能指标。
5、家族病史者:
母亲或姐妹有子痫前期病史的孕妇发病风险提高5倍,可能与遗传性血管紧张素原基因突变有关。这类人群应从12周起每日补充150毫克阿司匹林至36周,并严格限制钠盐摄入。
妊娠期需保证每日摄入优质蛋白80-100克,优先选择鱼类、禽肉及豆制品;进行每周5次、每次30分钟的散步或孕妇瑜伽;睡眠时采取左侧卧位改善胎盘供血;自测血压需固定时间并记录波动曲线。出现持续性头痛、视物模糊或上腹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