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烧喂药后呕吐可通过调整喂药方式、更换药物剂型、物理降温、补充水分、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呕吐通常由喂药姿势不当、药物刺激、胃肠不适、发热反应、药物过敏等原因引起。
1、调整喂药方式:
喂药时保持宝宝上半身抬高45度,使用滴管或喂药器沿脸颊内侧缓慢给药。避免平躺喂药或强行灌药,减少药物对咽部刺激。喂药后轻拍背部帮助吞咽,保持竖抱姿势15分钟。
2、更换药物剂型:
呕吐频繁可改用栓剂或分散片,如对乙酰氨基酚栓、布洛芬颗粒。选择水果口味制剂减少味觉刺激,服药前可少量喂食苹果泥等温和食物形成胃黏膜保护层。
3、物理降温:
体温超过38.5℃时采用温水擦浴,重点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使用退热贴敷贴额头,每2小时更换一次。保持室温25℃左右,避免包裹过厚衣物。
4、补充水分:
呕吐后30分钟开始少量多次喂服口服补液盐,每次5-10毫升。可饮用稀释苹果汁或米汤,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刺激胃部。观察尿量判断脱水程度,6小时无排尿需就医。
5、及时就医:
反复呕吐伴喷射状吐奶、意识模糊、皮疹等症状应立即就诊。持续高热超过24小时或体温超过40℃需静脉补液治疗。血便、抽搐等严重表现需排除脑膜炎等急重症。
发热期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穿着纯棉透气衣物。饮食选择小米粥、南瓜泥等易消化食物,避免油腻甜食。体温上升期出现寒颤时可适当保暖,退热期出汗后及时更换衣物。记录体温变化曲线和呕吐频次,就医时提供详细喂养和用药史。母乳喂养可增加哺喂次数,配方奶喂养者临时稀释浓度。发热3天未退或出现嗜睡、呼吸急促等表现需复查血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