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破裂可通过突发下腹痛、阴道出血、肛门坠胀感、休克症状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黄体破裂的典型表现主要有剧烈单侧下腹痛、腹腔内出血体征、超声显示盆腔积液、血液检查提示贫血、后穹窿穿刺抽出不凝血。
1、突发下腹痛:
黄体破裂最突出的症状是排卵后1周左右突发单侧下腹剧痛,疼痛常呈撕裂样或刀割样,可能伴随恶心呕吐。疼痛部位多位于病变卵巢同侧,严重时可放射至腰骶部或大腿内侧。这种疼痛与黄体期血管破裂、血液刺激腹膜有关,需与阑尾炎、宫外孕等急腹症鉴别。
2、阴道出血:
约30%患者会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出血量通常少于月经量,呈暗红色。出血源于黄体破裂后激素水平骤降引起的子宫内膜脱落,但需注意与异常子宫出血鉴别。若出血量超过月经量或持续超过3天,需警惕合并其他妇科疾病。
3、肛门坠胀感:
盆腔积血刺激直肠前壁可产生肛门坠胀或便意感,严重者出现里急后重症状。该症状提示腹腔内出血量可能已达500毫升以上,是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患者常采取蜷曲体位以减轻腹膜刺激症状。
4、休克症状:
当出血量超过1000毫升时,可能出现面色苍白、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失血性休克表现。休克指数脉搏率/收缩压≥1提示中重度出血,需立即抢救。年轻女性对失血代偿能力较强,休克症状出现时实际失血量可能已达循环血量的20%以上。
5、影像学检查:
经阴道超声检查是首选诊断方法,可显示卵巢增大、黄体周围血肿及盆腔游离液体。后穹窿穿刺抽出不凝血具有确诊价值,血常规检查可见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腹腔镜检查既能明确诊断又可同时进行止血手术。
出现疑似黄体破裂症状时应立即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出血。可暂时禁食禁水准备可能的手术治疗,使用冰袋冷敷下腹部减轻疼痛。建议记录症状出现时间、疼痛程度变化及出血量,就诊时携带近期月经周期记录。日常需注意排卵期后避免剧烈跳跃、突然体位改变等可能诱发破裂的动作,有凝血功能障碍或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更需警惕。若既往有黄体破裂病史,建议在月经周期后半期定期进行超声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