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面瘫主要通过刺激局部穴位改善血液循环、调节神经功能、缓解肌肉痉挛、促进组织修复等机制发挥作用。
1、改善循环针刺面部穴位可扩张血管,增加病变区域血流量,帮助消除神经水肿,常用穴位包括地仓、颊车、阳白等。
2、调节神经通过刺激三叉神经与面神经分支,调节神经兴奋性,促进神经传导功能恢复,常配合远端穴位如合谷、足三里。
3、缓解痉挛对健侧面部采用泻法针刺,可平衡双侧肌张力,防止患侧肌肉萎缩,同时减轻健侧代偿性收缩。
4、促进修复针灸能上调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加速髓鞘再生,临床常配合电针增强刺激量,疗程通常需持续4-6周。
急性期建议每日治疗,恢复期可隔日针灸,配合面部肌肉功能训练能提升疗效,治疗期间需避风寒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