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愈合后起水泡可能与局部炎症反应、新生表皮脆弱、继发感染、瘢痕增生等因素有关。水泡形成通常与组织液渗出、皮肤屏障功能未完全恢复相关。
1. 炎症反应烧伤后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液渗出积聚于表皮与真皮之间形成水泡,可遵医嘱使用磺胺嘧啶银乳膏、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莫匹罗星软膏等药物抗炎促修复。
2. 表皮脆弱新生表皮细胞间连接不紧密,轻微摩擦或张力即可导致分层积液,建议使用无菌敷料保护创面,避免外力刺激。
3. 继发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侵袭可导致炎性渗出增多,表现为水泡浑浊伴疼痛,需通过细菌培养确诊后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
4. 瘢痕增生深二度以上烧伤愈合过程中胶原代谢异常,瘢痕组织压迫淋巴管导致体液滞留,可联合压力疗法与硅酮制剂改善。
恢复期需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避免抓挠,每日观察水泡变化情况,出现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应及时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