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中医辨证治疗主要分为肝阳上亢、痰湿中阻、阴虚阳亢、气血两虚四种证型,可通过中药调理、针灸、推拿、饮食调节等方式干预。
1、肝阳上亢表现为头晕目赤、烦躁易怒,多因情志失调或肝肾阴虚导致。治疗以平肝潜阳为主,可选用天麻钩藤颗粒、镇肝熄风汤加减,配合太冲穴针灸。日常需避免情绪激动。
2、痰湿中阻常见头重如裹、胸闷呕恶,与脾虚湿盛有关。宜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温胆汤化裁,配合丰隆穴针灸。饮食需减少肥甘厚味,适当运动助排湿。
3、阴虚阳亢症见眩晕耳鸣、腰膝酸软,源于肾阴亏虚。常用杞菊地黄丸、左归丸滋阴潜阳,配合三阴交针灸。需节制房事,避免熬夜耗伤阴液。
4、气血两虚多见乏力气短、面色苍白,因心脾两虚所致。推荐归脾汤、八珍汤补益气血,配合足三里艾灸。宜食山药红枣等补脾食材,忌生冷。
中医治疗需持续3-6个月,期间定期监测血压,配合低盐饮食、太极拳等养生方法,急重患者应及时结合西药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