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主要有骨密度检测、骨折风险评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
1、骨密度检测: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通过测量腰椎和髋部的骨密度值,T值≤-2.5即可确诊。
2、骨折风险评估:采用FRAX工具评估10年内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结合年龄、性别等临床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3、实验室检查:包括血钙、磷、碱性磷酸酶等骨代谢指标,以及维生素D、甲状旁腺激素等内分泌指标辅助诊断。
4、影像学检查:X线片可发现椎体压缩性骨折等骨质疏松特征性改变,定量CT能更精确测量三维骨密度。
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骨密度筛查,保持适量运动并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发现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