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中医病因可分为情志失调、饮食不节、久病劳损、先天禀赋不足四类,治疗需结合疏肝理气、健脾化痰、补肾益精等辨证施治原则。
1、情志失调长期郁怒忧思导致肝阳上亢,表现为头晕目赤、急躁易怒。可选用天麻钩藤颗粒、镇肝熄风汤等平肝潜阳,配合太冲穴按压疏导气机。
2、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痰湿内蕴阻滞脉道。推荐山楂决明子茶化痰降脂,半夏白术天麻汤健脾祛湿,需控制盐分及油腻摄入。
3、久病劳损肾阴亏虚或阴阳两虚引发虚阳浮越,常见腰膝酸软、夜尿频多。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针灸涌泉穴引火归元,避免过度劳累。
4、禀赋不足先天肝肾不足者易见血压波动,伴随发育迟缓、耳鸣健忘。左归丸填补肾精,艾灸关元穴培补元气,需定期监测血压变化。
建议每日进行八段锦等舒缓运动,饮食可适量食用芹菜、菊花、黑木耳、桑葚等辅助降压食材,所有中药需经中医师辨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