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心肌病是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长期缺血、坏死或纤维化的慢性心脏病,主要表现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心绞痛,常见病因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血管痉挛等。
1、病因机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主要病因,斑块堆积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心肌持续缺血引发细胞凋亡和纤维化,最终心脏收缩功能下降。
2、典型症状活动后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端坐呼吸等心力衰竭表现,可能伴随胸痛、心悸,部分患者出现下肢水肿或乏力等全身症状。
3、诊断方法冠状动脉造影是金标准,结合心电图ST-T改变、超声心动图显示室壁运动异常及血液BNP指标升高可明确诊断。
4、治疗原则以改善心肌供血和延缓心功能恶化为主,包括抗血小板药物、血管扩张剂、血运重建手术,终末期需考虑心脏移植。
患者应严格低盐饮食,每日监测体重变化,避免剧烈运动,遵医嘱定期复查心脏功能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