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能出现并发症,主要有神经损伤、椎间盘炎、硬膜外血肿、术后复发、脑脊液漏等。
1. 神经损伤术中操作可能刺激或损伤神经根,表现为术后下肢麻木、疼痛加重或肌力下降。多数为暂时性症状,可通过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配合康复训练改善。严重损伤需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预防。
2. 椎间盘炎穿刺通道或手术区域可能发生细菌感染,引发椎间盘炎。患者会出现持续性腰痛伴发热,C反应蛋白升高。需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治疗,必要时行病灶清除术。严格无菌操作是预防关键。
3. 硬膜外血肿术中血管损伤可能导致硬膜外腔出血形成血肿,压迫神经出现急性下肢瘫痪。需急诊行血肿清除术,术前凝血功能检查和术中止血可降低风险。术后需密切观察下肢运动感觉变化。
4. 术后复发残留髓核组织可能再次突出,复发率与患者年龄、劳动强度相关。表现为症状缓解后重新出现下肢放射痛。可通过胶原酶溶解术或二次微创手术处理,术后需避免弯腰负重等动作。
5. 脑脊液漏硬脊膜破损导致脑脊液外漏,引发低颅压头痛。多数可通过卧床休息、补液自愈,严重者需采用硬膜外血补丁治疗。术中精细操作及使用微型器械能有效减少发生率。
术后应严格卧床24-48小时,逐步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3个月内避免久坐及重体力劳动。定期复查MRI评估椎间盘状态,出现发热、下肢无力等症状需立即就诊。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蛋白质和钙质有助于组织修复,戒烟可促进创面愈合。建议选择有丰富经验的医疗机构进行手术,术前充分评估适应证能显著降低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