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酱油与肝癌的直接关联尚无确凿证据,但长期过量摄入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劣质酱油可能增加肝癌风险。肝癌主要与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因素相关。
酱油作为传统调味品,其安全性取决于生产工艺与原料质量。正规厂家生产的酱油需经过严格发酵与灭菌流程,黄曲霉毒素含量符合国家标准,正常食用不会致癌。但小作坊或储存不当的酱油可能因霉变产生黄曲霉毒素,该物质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1类致癌物,长期摄入可能损伤肝细胞DNA,诱发肝硬化甚至肝癌。此外,酱油含较高钠盐,过量摄入可能加重肝脏代谢负担,间接影响肝功能。
肝癌的发生通常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亚洲地区肝癌的主要病因,病毒持续复制可导致肝细胞反复炎症与纤维化。酒精性肝病则因乙醇代谢产物直接毒害肝细胞,长期酗酒者肝癌风险显著升高。非酒精性脂肪肝伴随的氧化应激与胰岛素抵抗,也可能促进肝细胞异常增生。遗传代谢性疾病如血色病、Wilson病等,会因金属离子蓄积加速肝损伤进程。
建议选择正规渠道购买的合格产品,避免长期单一大量食用酱油。日常饮食需均衡摄入优质蛋白与新鲜蔬菜水果,限制高盐、霉变及酒精摄入。4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进行肝脏超声与甲胎蛋白筛查,乙肝病毒携带者需遵医嘱抗病毒治疗。若出现食欲减退、右上腹隐痛、皮肤黄染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评估肝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