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产期护理可通过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心理疏导、定期产检、预防感染等方式进行。围产期通常指妊娠28周至产后1周,是母婴健康的关键时期。
1、合理饮食围产期需保证营养均衡,每日摄入适量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搭配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避免高糖高盐饮食,减少咖啡因摄入。妊娠期贫血者可增加动物肝脏、菠菜等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必要时遵医嘱补充铁剂。
2、适度运动孕妇可选择散步、孕妇瑜伽等低强度运动,每周3-5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运动有助于控制体重、改善睡眠,但需避免跳跃、仰卧等危险动作。产后6周内以凯格尔运动为主,帮助盆底肌恢复。
3、心理疏导围产期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可通过正念冥想、倾诉交流缓解压力。家属应给予充分情感支持,识别产前产后抑郁征兆。严重情绪障碍需及时寻求心理医生帮助,必要时进行专业干预。
4、定期产检妊娠28周后需每2周进行胎心监护、血压测量等基础检查,36周后每周检查。重点关注胎动变化、宫缩情况及阴道分泌物性状。产后42天需完成血常规、B超等复查项目,评估子宫复旧状况。
5、预防感染注意会阴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并保持干燥。避免盆浴及公共场所游泳,减少尿路感染风险。出现发热、异常分泌物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新生儿护理需严格手部消毒,脐带残端每日用酒精消毒。
围产期护理需建立规律作息,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采取左侧卧位改善胎盘供血。室内保持通风换气,温度维持在22-26摄氏度。学习母乳喂养技巧,掌握正确衔乳姿势。准备待产包时应包含产妇卫生巾、吸奶器等必需品。出现规律宫缩、破水等临产征兆时及时入院。产后注意恶露观察,6周内禁止性生活及重体力劳动。记录新生儿喂养及排便情况,按时完成疫苗接种。保持积极心态,遇到健康问题及时咨询产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