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产期心肌病属于妊娠期特有的严重心脏疾病,可能引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病情严重程度主要与心肌损伤范围、心功能分级、是否及时干预有关,部分患者可完全康复,少数需终身药物治疗或心脏移植。
围产期心肌病通常在妊娠晚期至产后5个月内发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心力衰竭症状。心脏超声检查可见左心室扩大伴收缩功能显著下降,左心室射血分数多低于45%。该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妊娠期血流动力学改变、氧化应激、病毒感染等因素相关。妊娠期血容量增加50%以上,心脏负荷加重,若存在潜在心肌损伤易诱发心功能失代偿。
约半数患者在规范治疗后心功能可完全恢复,左心室大小及射血分数恢复正常。但若未及时治疗,可能进展为扩张型心肌病,五年生存率显著降低。严重并发症包括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多器官衰竭等,需在重症监护室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对于左心室射血分数持续低于30%的患者,可能需要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预防猝死。
确诊围产期心肌病后应严格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3克,避免剧烈活动但需进行适度康复训练。哺乳期用药需特别注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可能通过乳汁分泌。建议每3个月复查心脏超声评估心功能恢复情况,后续妊娠存在较高复发风险,需由心内科与产科医生共同评估后再孕指征。保持情绪稳定、预防呼吸道感染、监测体重变化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