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首选药物主要有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格列奈类药物、噻唑烷二酮类药物、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
1、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的一线治疗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肝脏糖异生、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来降低血糖。该药物不会导致体重增加,还可能有助于减轻体重,适用于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不适,长期使用需监测肾功能。
2、磺脲类药物:
磺脲类药物如格列本脲、格列美脲等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血糖。这类药物降糖效果显著,但可能导致低血糖和体重增加。适用于胰岛功能尚存的2型糖尿病患者,老年患者使用时需特别注意低血糖风险。
3、格列奈类药物:
格列奈类药物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属于快速促胰岛素分泌剂,作用时间短,主要控制餐后血糖。这类药物使用灵活,可根据进餐情况调整剂量,低血糖风险相对较低,适合饮食不规律的患者。
4、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通过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发挥作用。这类药物可改善胰岛素抵抗,但可能引起水肿、体重增加,并增加心力衰竭风险,心功能不全患者需谨慎使用。
5、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通过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促进尿糖排泄来降低血糖。这类药物还具有减轻体重、降低血压等额外获益,但可能增加泌尿生殖系统感染风险。
2型糖尿病患者在选择药物治疗时,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个体情况制定方案。除药物治疗外,生活方式干预同样重要,包括控制总热量摄入,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全谷物、豆类、绿叶蔬菜;限制精制糖和饱和脂肪;保持规律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监测血糖变化;维持健康体重;戒烟限酒;定期进行并发症筛查。良好的自我管理能有效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发生。
肝硬化腹水患者利尿治疗首选螺内酯联合呋塞米。常用利尿方案包括螺内酯、呋塞米、托拉塞米等,具体选择需根据患者电解质水平、肾功能及腹水严重程度综合评估。
1、螺内酯:
作为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能有效对抗肝硬化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该药通过抑制远曲小管钠重吸收实现利尿作用,同时可减少钾排泄,适合血钾偏低患者。需监测血钾水平以防高钾血症。
2、呋塞米:
袢利尿剂呋塞米通过抑制髓袢升支钠钾氯共转运体产生强效利尿效果。与螺内酯联用可协同增强排钠排水作用,适用于中重度腹水患者。用药期间需关注血钠、肌酐变化。
3、托拉塞米:
作为新型袢利尿剂,托拉塞米生物利用度更高且作用时间更长。对于呋塞米效果不佳或需减少给药频次的患者可考虑替换使用,尤其适合合并肾功能轻度受损者。
4、联合用药原则:
临床通常采用螺内酯与呋塞米100:40的起始剂量比,根据利尿反应逐步调整。联合用药能平衡电解质紊乱风险,单用袢利尿剂可能导致低钾血症加重肝性脑病风险。
5、用药监测要点:
利尿治疗需每日监测体重、尿量及下肢水肿变化,定期检测电解质、肾功能。出现肝性脑病前驱症状、血肌酐上升超过基础值50%或血钠低于120mmol/L时应减量或暂停利尿剂。
肝硬化腹水患者除规范用药外,需严格限制每日钠盐摄入量在2克以下,适当补充优质蛋白质。建议每日测量腹围记录变化,避免快速大量利尿诱发肝肾综合征。活动量以不引起疲劳为宜,睡眠时可采用半卧位减轻呼吸困难。出现发热、腹痛或意识改变等警示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