屁股一侧长硬疙瘩伴按压疼痛可能由毛囊炎、皮脂腺囊肿、疖肿、肛周脓肿或淋巴结炎引起,可通过局部消毒、抗生素软膏、热敷、切开引流或口服药物治疗。硬疙瘩通常由细菌感染、毛囊堵塞、皮脂积聚、免疫低下或局部创伤等因素诱发。
1、毛囊炎:
细菌感染毛囊导致红肿硬结,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初期表现为红色丘疹伴压痛,可发展为脓疱。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挤压,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或夫西地酸乳膏。反复发作需排查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2、皮脂腺囊肿:
皮脂腺导管阻塞形成囊性肿物,继发感染时出现压痛。囊肿直径多小于3厘米,表面可见黑色开口。未感染时可观察,合并感染需口服头孢类抗生素,化脓后需外科切开引流。日常需避免久坐压迫囊肿部位。
3、疖肿:
深层毛囊炎扩散至周围组织形成疼痛性结节,7-10天后可出现黄色脓头。早期可用鱼石脂软膏促进化脓,成熟后需专业医生排脓。多发疖肿或伴发热需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糖尿病患者易复发。
4、肛周脓肿:
肛门腺体感染向皮下蔓延形成肿块,疼痛呈搏动性,可能伴排便疼痛或发热。需急诊外科切开引流,术后配合甲硝唑抗厌氧菌治疗。延误处理可能发展为肛瘘,术后需保持创面清洁并定期换药。
5、淋巴结炎:
腹股沟区淋巴结因下肢或会阴部感染而肿大,质地硬、活动度差。需治疗原发感染灶,如足癣或尿道炎。急性期卧床休息,局部50%硫酸镁湿敷,严重者需静脉输注青霉素类抗生素。
日常应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内衣,每日用温水清洗患处后完全擦干。避免辛辣刺激饮食,增加维生素C摄入促进修复。硬疙瘩持续增大、疼痛加剧或伴随发热时需及时就医,禁止自行针刺排脓。久坐人群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肥胖者需控制体重减少皮肤摩擦。治疗期间暂停使用刺激性沐浴产品,可配合红外线理疗促进炎症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