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酐120μmol/L可能提示肾功能异常,需及时就医检查。治疗包括控制血压、血糖,减少蛋白质摄入,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同时监测肾功能变化。
1、肾功能异常:肌酐是衡量肾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值通常在44-133μmol/L,120μmol/L接近上限,可能提示肾脏排泄功能下降。常见原因包括慢性
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
2、控制血压:高血压会加重肾脏负担,建议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可通过低盐饮食、规律运动、服用降压药如氨氯地平、厄贝沙坦等方式实现。
3、管理血糖:糖尿病是导致肾功能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需将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下,餐后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可通过饮食控制、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格列美脲或胰岛素治疗。
4、饮食调整:减少蛋白质摄入可减轻肾脏负担,建议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0.6-0.8g/kg体重,选择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同时限制高磷、高钾食物,如动物内脏、香蕉等。
5、避免肾毒性药物: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能损害肾脏,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6、定期监测:每3-6个月检查一次肾功能,包括肌酐、尿素氮、尿常规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肌酐120μmol/L虽未达到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标准,但需引起重视,积极采取措施保护肾脏功能,延缓病情进展。通过控制血压、血糖、调整饮食、避免肾毒性药物及定期监测,可有效降低肾脏损害风险,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