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或溃疡,可能伴随发热。该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多数症状较轻,但少数可能引发脑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1、病原体特征:
肠道病毒71型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具有较强传染性。病毒通过粪口途径或呼吸道飞沫传播,在湿热环境下存活时间较长。该病毒可突破血脑屏障,是导致重症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2、典型症状:
初期表现为低热、食欲不振,1-2天后出现口腔黏膜散在疱疹,手、足、臀部出现红色斑丘疹或水疱。皮疹通常不痒不痛,3-7天自行消退。部分患儿可能出现拒食、流涎等口腔不适症状。
3、重症预警:
持续高热超过3天、精神萎靡、肢体抖动、呼吸急促等症状提示可能发展为重症。病毒侵袭神经系统可导致无菌性脑膜炎,表现为头痛、呕吐、颈项强直,严重时出现心肺功能衰竭。
4、诊断方法:
临床诊断主要依据特征性皮疹和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查可通过咽拭子或粪便样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血清学检测可发现特异性抗体。血常规检查通常显示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
5、预防措施:
接种EV71灭活疫苗是有效预防手段,建议6月龄至5岁儿童接种。日常需注意勤洗手、玩具消毒,流行期间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患儿应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防止交叉感染。
患儿饮食宜选择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避免酸性或坚硬食物刺激口腔溃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剪短指甲防止抓破皮疹。居家环境每日通风2-3次,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恢复期可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促进黏膜修复。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和体温变化,出现嗜睡、持续呕吐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