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患儿可以适量食用樱桃。樱桃富含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但需注意食用安全,主要有清洗彻底、去核处理、控制摄入量、观察过敏反应、避免空腹食用等注意事项。
1、清洗彻底:
樱桃表面可能残留农药或病菌,需用流动清水反复冲洗,必要时可浸泡于淡盐水中10分钟。手足口病期间患儿免疫力较低,彻底清洁能降低肠道感染风险,建议去皮后食用更安全。
2、去核处理:
樱桃核存在误吞窒息风险,尤其对低龄患儿更需警惕。建议家长将樱桃去核切块,处理成适合吞咽的大小。手足口病口腔疱疹可能导致吞咽疼痛,小块果肉能减轻进食不适。
3、控制摄入量:
每日建议食用5-8颗为宜,过量可能引发腹泻。樱桃含较多果酸和膳食纤维,患儿消化功能较弱,大量食用可能加重腹痛症状。发热期间可适当减少摄入,优先保证水分补充。
4、观察过敏反应:
首次食用需从少量开始,观察是否出现皮疹、嘴唇肿胀等过敏症状。手足口病皮疹与食物过敏易混淆,如食用后原有皮疹加重或新发红疹,应立即停止进食并咨询
5、避免空腹食用:
樱桃中的有机酸可能刺激胃黏膜,建议餐后1小时食用。患儿口腔溃疡期间空腹进食酸性水果可能加重疼痛,可搭配米粥等温和食物同食,减少对溃疡面的刺激。
手足口病期间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除樱桃外还可选择苹果泥、香蕉等低敏水果。保持食物温度适宜,避免过冷过热刺激口腔黏膜。每日保证足量温水摄入,有助于代谢病毒毒素。患病期间暂不添加新辅食,原有食物需煮至软烂。恢复期可逐步增加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蒸蛋、鱼肉糜,促进黏膜修复。注意餐具单独消毒,避免家庭成员交叉感染。
治疗手足口病学名:疱疹性咽峡炎的药物主要包括抗病毒药物、退热镇痛药物、口腔局部用药三类。常用药物有阿昔洛韦、布洛芬混悬液、开喉剑喷雾剂等,具体用药需根据患儿症状在医生指导下选择。
1、抗病毒药物:
阿昔洛韦是治疗手足口病常用的抗病毒药物,能抑制病毒复制。泛昔洛韦和更昔洛韦也可用于重症病例,但需严格监测肝功能。这类药物适用于发病48小时内使用效果较好,对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均有抑制作用。
2、退热镇痛药: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混悬液可用于缓解发热和疼痛症状。使用时应按体重计算剂量,避免与含相同成分的复方感冒药同时服用。体温超过38.5℃时考虑使用,两次用药间隔不少于4-6小时。
3、口腔喷雾剂:
开喉剑喷雾剂含薄荷脑等成分,能缓解口腔疱疹疼痛。康复新液具有促进黏膜修复作用,使用时直接喷洒于溃疡面。利多卡因凝胶可短期用于严重疼痛患儿,但需防止吞咽过多影响进食。
4、皮肤外用药:
炉甘石洗剂能收敛皮肤疱疹,缓解瘙痒。阿昔洛韦乳膏可用于局部疱疹涂抹。疱疹破裂后可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但需避开眼周等敏感部位。
5、免疫调节剂:
重症患儿可考虑使用干扰素喷雾或静脉用丙种球蛋白。脾氨肽口服冻干粉有助于调节免疫功能,但需在病程早期使用。这类药物需严格掌握适应症,普通病例一般不推荐。
手足口病患儿应保持清淡饮食,选择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等,避免酸性或坚硬食物刺激口腔溃疡。注意隔离休息,每日用温水清洁皮肤,勤换棉质衣物。观察患儿精神状态、进食量及尿量,出现持续高热、肢体抖动、呕吐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恢复期可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但切忌自行使用抗生素。保持居室通风,患儿用品需单独消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