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多数情况下可以自愈。轻症患儿通过充分休息、对症护理可自行恢复,但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重症病例需及时就医。
1、自愈基础:
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80%以上属于轻症。患儿免疫系统通常能在7-10天内清除病毒,表现为发热消退、疱疹结痂脱落。自愈期间需保证每日饮水量,维持电解质平衡。
2、护理要点:
口腔疱疹可用常温流食缓解疼痛,避免酸性食物刺激。皮肤疱疹保持清洁干燥,穿宽松棉质衣物。体温超过38.5℃可采用物理降温,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部位。
3、病情监测:
持续高热超过3天、肢体抖动或呕吐提示可能进展为重症。出现呼吸急促、面色苍白等表现时,需警惕病毒性脑膜炎或心肌炎等并发症,应立即急诊处理。
4、隔离防护:
发病期间应居家隔离2周,患儿餐具、玩具需每日消毒。家庭成员接触分泌物后需用含氯消毒液洗手,婴幼儿尿布应密封处理。
5、营养支持:
恢复期可给予米汤、藕粉等低渣饮食,逐步添加蒸蛋、嫩豆腐等优质蛋白。维生素C含量高的猕猴桃、草莓等水果需打成果泥食用,避免刺激口腔创面。
保持居室每日通风2次,每次30分钟以上。恢复期可进行抚触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但需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患儿粪便需用漂白粉覆盖消毒后再处理,衣物应单独清洗并在阳光下暴晒6小时。若疱疹出现化脓感染或患儿持续拒食,需在儿科医生指导下考虑局部外用药物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