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未伴随发热时可通过居家隔离、皮肤护理、口腔清洁、饮食调整、密切观察等方式处理。该病通常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具有自限性。
1、居家隔离:
患儿需单独使用餐具毛巾,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肠道病毒可通过飞沫、粪便等途径传播,隔离期通常持续至疱疹结痂后1周。保持房间通风,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擦拭门把手等高频接触物品。
2、皮肤护理:
手足部疱疹避免抓挠,可涂抹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疱疹破裂后局部使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穿着宽松棉质衣物,每日用温水清洁皮肤,禁用刺激性沐浴产品。
3、口腔清洁:
口腔溃疡可用生理盐水或儿童专用漱口水清洁,餐后漱口减少食物残渣刺激。拒绝进食时可少量多次饮用凉开水,疼痛明显时可含服利多卡因凝胶等表面麻醉剂。
4、饮食调整:
选择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蒸蛋,避免酸性、坚硬食物刺激溃疡。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促进黏膜修复,必要时使用肠内营养粉保证热量摄入。
5、密切观察:
每日监测体温4次,记录进食量与排尿次数。出现持续高热、肢体抖动、呼吸急促等神经系统或心肺症状时需立即就医。病程中注意观察手掌脚底疱疹变化情况。
患儿恢复期应保持每日饮水量1000-1500毫升,可适量饮用绿豆汤、梨汁等清热生津饮品。暂时避免剧烈运动,选择拼图、绘本阅读等静态活动。居室湿度建议维持在50%-60%,床单被套每2日更换消毒。家长接触患儿后需用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处理粪便时需戴手套。疾病流行期间避免带儿童前往人群密集场所,玩具每周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