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轻微出血可通过卧床休息、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止血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脑轻微出血通常由高血压、脑血管畸形、血液病、外伤、抗凝药物使用等原因引起。
1、卧床休息脑轻微出血患者需绝对卧床2-4周,头部抬高15-30度以促进静脉回流。保持环境安静,避免情绪激动和剧烈咳嗽。急性期禁止下床活动,排便须使用便盆。护理时注意每2小时翻身拍背,预防压疮和肺炎。
2、控制血压将血压控制在160/100毫米汞柱以下,可遵医嘱使用尼莫地平注射液、乌拉地尔注射液等静脉降压药物。血压波动过大易导致再出血,需持续心电监护。恢复期改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厄贝沙坦片等口服降压药维持治疗。
3、降低颅内压出现头痛呕吐等颅高压症状时,需静脉滴注20%甘露醇注射液或甘油果糖氯化钠注射液。密切观察瞳孔变化和意识状态,警惕脑疝形成。必要时行脑室穿刺引流术,维持颅内压在200毫米水柱以下。
4、止血治疗凝血功能异常者需静脉注射蛇毒血凝酶、氨甲环酸等止血药物。服用华法林的患者应立即停用,并肌注维生素K1拮抗。血小板减少患者可输注血小板悬液,纤维蛋白原低下者补充冷沉淀。
5、康复训练出血稳定2周后开始床边康复,包括肢体被动活动、吞咽功能训练等。3-4周后进行坐位平衡训练和语言康复。恢复期配合针灸、高压氧等治疗,6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
脑轻微出血患者需长期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多吃西蓝花、深海鱼等富含维生素K和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每周监测血压3次。恢复期每3个月复查头颅CT,出现头痛加重或肢体麻木需立即就医。家属应学会识别嗜睡、呕吐等预警症状,外出时随身携带病情说明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