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微脑出血可通过卧床休息、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止血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轻微脑出血通常由高血压、脑血管畸形、血液病、外伤、抗凝药物使用不当等原因引起。
1、卧床休息急性期需绝对卧床2-4周,头部抬高15-30度。保持环境安静,避免情绪激动和用力动作。监测意识状态、瞳孔变化及生命体征,预防坠积性肺炎和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护理时注意轴线翻身,保持呼吸道通畅。
2、控制血压将血压维持在160/90mmHg以下,但避免骤降。可遵医嘱使用拉贝洛尔、尼卡地平等静脉降压药,后期改用口服降压药物如氨氯地平。高血压患者需长期规律服药,每日监测血压变化,限制钠盐摄入。
3、降低颅内压出现头痛呕吐等颅高压症状时,可遵医嘱使用甘露醇、呋塞米等脱水剂。保持头高位,控制液体入量在1500-2000ml/日。监测电解质平衡,警惕肾功能损害。严重者可考虑脑室引流术。
4、止血治疗凝血功能异常者需停用抗凝药物,补充维生素K或新鲜冰冻血浆。可选用氨甲环酸等止血药物。血小板减少患者需输注血小板。治疗期间监测凝血四项,避免过度止血导致血栓形成。
5、康复训练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康复治疗,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语言康复、吞咽训练等。采用Bobath技术或运动再学习疗法,配合针灸、高压氧等辅助手段。康复过程需循序渐进,家属应参与训练计划制定。
轻微脑出血患者出院后需继续控制基础疾病,定期复查头部CT。饮食以低盐低脂、高蛋白为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戒烟限酒,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保持情绪稳定,保证充足睡眠。若出现头痛加重、肢体无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康复期可配合中医调理,但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