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子宫内膜炎高发人群主要包括人工流产史女性、宫腔操作频繁者、经期卫生不良者、免疫力低下者及性伴侣不固定者。
1、人工流产史:
人工流产手术可能损伤子宫内膜基底膜,破坏局部免疫屏障。流产器械进入宫腔时可能带入病原体,术后宫腔创面未完全修复期间更易发生感染。这类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抗生素,必要时进行宫腔灌注治疗。
2、宫腔操作频繁:
多次进行宫腔镜、诊刮等侵入性操作会反复刺激子宫内膜。操作过程中可能破坏宫颈黏液栓的防护作用,增加细菌上行感染风险。建议控制宫腔操作频率,术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3、经期卫生不良:
经期使用不洁卫生用品或进行性生活时,经血逆流可能将阴道细菌带入宫腔。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形成的创面,为细菌繁殖提供有利条件。需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卫生棉条,经期避免盆浴和性行为。
4、免疫力低下:
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及HIV感染者,其子宫内膜局部免疫功能受损。病原体清除能力下降会导致感染迁延不愈,这类患者需同时治疗基础疾病,增强机体抵抗力。
5、性伴侣不固定:
多个性伴侣会增加淋球菌、衣原体等性传播病原体感染风险。这些病原体可沿生殖道逆行感染子宫内膜,建议固定性伴侣并使用避孕套,确诊后需性伴侣同治。
预防慢性子宫内膜炎需建立良好卫生习惯,经期勤换卫生巾并保持外阴干燥。日常可适当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鲜枣等水果增强免疫力,避免长期穿紧身裤造成会阴部潮湿。出现异常阴道分泌物或下腹坠痛超过两周时,应及时进行妇科检查及宫腔分泌物培养。已确诊患者可配合中医艾灸关元、子宫等穴位改善盆腔血液循环,但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