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需立即就医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治疗方法主要有补液纠正脱水、胰岛素降糖、纠正电解质紊乱、病因治疗及并发症管理。
1、补液治疗:
快速补充生理盐水是首要措施,24小时内需补液4000-6000毫升。严重脱水者需建立双静脉通路,前2小时每小时输液1000毫升。补液过程中需监测中心静脉压,防止心力衰竭。
2、胰岛素治疗:
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每小时0.1单位/公斤体重。血糖降至13.9毫摩尔/升时改用5%葡萄糖加胰岛素维持。治疗期间每小时监测血糖,避免血糖下降过快引发脑水肿。
3、电解质调整:
血钾低于5.5毫摩尔/升即开始补钾,尿量>30毫升/小时者每小时补钾1.5-3克。血pH<7.0时需谨慎使用碳酸氢钠,避免加重细胞内酸中毒和脑脊液酸中毒。
4、病因处理:
感染是最常见诱因,需进行血培养、尿培养等检查,经验性使用广谱抗生素。对于新发1型糖尿病患者需启动长期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需调整降糖方案。
5、并发症防治:
密切监测意识状态、尿量、心电图等指标。脑水肿患者需抬高床头、使用甘露醇。急性肾损伤者需调整液体入量,必要时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患者出院后需坚持糖尿病饮食控制,每日主食量控制在200-250克,蛋白质摄入1-1.5克/公斤体重。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避免剧烈运动诱发酮症。定期监测血糖和尿酮体,随身携带糖尿病急救卡。家属需学习识别嗜睡、呼吸深快等早期症状,家中常备血糖仪和尿酮体试纸。建议每3个月复查糖化血红蛋白,每年进行并发症筛查。
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可能引发视力急剧下降、青光眼、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及手术难度增加等危害。
1、视力下降:
高度近视患者眼轴过长导致视网膜变薄,叠加白内障引起的晶状体混浊,会加速中心视力模糊和视野缺损。早期表现为夜间视物困难,后期可能仅存光感,需通过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改善。
2、青光眼风险:
高度近视眼球结构异常易导致房水循环障碍,白内障进展会进一步推高眼压。患者可能出现头痛、眼胀伴虹视现象,需定期监测眼压,必要时进行抗青光眼药物或引流阀植入手术干预。
3、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液化与晶状体悬韧带松弛共同作用,使视网膜裂孔发生率提升5-8倍。表现为突发闪光感伴飞蚊症加重,需紧急行玻璃体切割联合视网膜复位术,延误治疗可能导致永久失明。
4、黄斑病变:
眼轴延长导致黄斑区脉络膜萎缩,白内障阻碍光线到达视网膜会加重视物变形。患者阅读时出现中心暗点,可通过OCT检查确诊,需联合抗VEGF药物注射与白内障手术干预。
5、手术复杂化:
高度近视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低、后囊膜薄弱,术中后囊破裂风险增加3倍。需选择经验丰富的医师,采用预装式人工晶体及囊袋张力环等特殊耗材,术后密切观察视网膜状况。
建议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每3个月进行散瞳眼底检查,避免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日常佩戴防蓝光眼镜,增加深绿色蔬菜与富含叶黄素食物的摄入,控制每日用眼时间不超过6小时。出现突然视力变化、视野缺损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延误治疗可能导致不可逆视功能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