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进性高血压的诊断主要依据血压急剧升高、靶器官损害表现及实验室检查,需与高血压急症、继发性高血压等疾病鉴别。诊断标准包括血压超过180/120毫米汞柱、视网膜出血或视乳头水肿、肾功能急剧恶化等。临床评估需结合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血液生化检测、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
1、血压监测动态血压监测显示收缩压持续超过18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超过120毫米汞柱是核心诊断依据。需重复测量排除白大衣高血压,同时监测不同体位血压变化。家庭血压监测数据可作为辅助参考,但必须以诊室测量值为准。
2、靶器官评估眼底检查发现视网膜火焰状出血、棉絮斑或视乳头水肿提示Ⅲ-Ⅳ级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心脏超声可发现左心室肥厚或舒张功能减退。尿液检测显示蛋白尿或血尿,血肌酐水平短期内上升超过30%提示急性肾损伤。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能显示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涂片可见破碎红细胞。电解质紊乱常见低钾血症,血浆肾素活性及醛固酮水平测定有助于鉴别原发性与继发性高血压。心肌酶谱升高提示心肌缺血损伤。
4、影像学检查头部CT或MRI可发现脑水肿、微出血或腔隙性梗死灶。肾上腺CT扫描能检出嗜铬细胞瘤等继发因素。肾动脉超声或CTA有助于诊断肾动脉狭窄,超声心动图可评估心脏结构与功能变化。
5、鉴别诊断需排除嗜铬细胞瘤危象、子痫前期、急性主动脉夹层等急症。药物筛查可识别拟交感胺类药物滥用,甲状腺功能检测排除甲亢危象。问诊需重点了解降压药物依从性及近期用药变更情况。
确诊急进性高血压后应立即启动静脉降压治疗,首选尼卡地平、乌拉地尔等可控性降压药物。治疗期间需持续心电监护,每小时血压下降幅度不宜超过治疗前水平的25%。长期管理需优化口服降压方案,联合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及利尿剂。患者应严格限盐饮食,每日钠摄入量控制在3克以下,规律监测血压并记录波动情况。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戒烟限酒,肥胖者需制定渐进式减重计划。定期复查肾功能、眼底及心脏超声,评估靶器官保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