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可通过血糖监测、伤口护理、疼痛管理、营养支持和康复训练等方式护理。
1、血糖监测:
糖尿病患者骨折后应激反应可能引起血糖波动,需每日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使用胰岛素者应根据血糖值调整剂量,避免高血糖影响伤口愈合或低血糖导致跌倒风险。监测频率需遵医嘱,通常术后前3天需每4小时测量一次。
2、伤口护理:
髋部术后切口需保持干燥清洁,每日观察有无渗液、红肿等感染征象。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较低,伤口愈合速度较慢,需定期消毒换药。出现体温升高或伤口渗液增多时需立即就医。
3、疼痛管理:
骨折疼痛会影响血糖控制,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镇痛药物。避免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以防胃肠道不良反应。配合冷敷、体位调整等非药物方法缓解疼痛,疼痛评分超过4分需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4、营养支持:
每日蛋白质摄入量需达1.2-1.5克/公斤体重,优先选择鱼、蛋清等优质蛋白。碳水化合物应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糙米,分5-6餐少量进食。注意补充维生素C和锌元素,促进胶原蛋白合成。
5、康复训练:
术后早期可在床上进行踝泵运动预防血栓,2周后逐步开始髋关节被动活动。血糖稳定后可借助助行器进行站立训练,注意预防跌倒。康复过程中需监测运动后血糖,避免剧烈运动引发低血糖。
护理期间需保持每日饮水量1500-2000毫升,卧室走道安装防滑垫和扶手。饮食注意粗细粮搭配,血糖稳定时可适量食用苹果、草莓等低糖水果。家属应学习正确搀扶方法,协助患者进行每日足部检查,观察有无皮肤破损或感染迹象。定期复查骨密度和糖化血红蛋白,长期服用钙剂和维生素D预防再次骨折。
妊娠合并心脏病早期心衰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呼吸困难、心悸、水肿、咳嗽与咯血、疲乏无力。
1、呼吸困难:
早期表现为活动后气促,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或端坐呼吸。这与妊娠期血容量增加加重心脏负荷有关,需警惕左心功能不全。
2、心悸:
患者常自觉心跳加快或不规则,可能伴随胸闷症状。妊娠期心率生理性增快可能掩盖心律失常,需通过心电图鉴别窦性心动过速或病理性心律失常。
3、水肿:
多从双下肢开始,晨轻暮重,严重时可发展至腰骶部。需区分妊娠生理性水肿与心源性水肿,后者常伴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等体征。
4、咳嗽与咯血:
平卧位时干咳加剧,可能咳出粉红色泡沫痰。提示肺淤血加重,二尖瓣狭窄患者更易出现,需紧急处理以防急性肺水肿。
5、疲乏无力:
持续倦怠感且休息后不缓解,与心输出量下降致组织灌注不足有关。需监测血红蛋白排除贫血,同时评估心脏收缩功能。
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应保证每日8小时睡眠,采取左侧卧位改善子宫胎盘血流。饮食遵循低盐、高蛋白原则,每日钠摄入控制在3克以内,分5-6餐避免过饱。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监测运动后心率不超过静息时20次/分。每周称重2次,3天内体重增加超过1公斤需及时就诊。出现任何症状加重或胎动异常应立即就医,由心内科与产科联合制定诊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