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
主任医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
肝胆外科
服用鼻炎药时需注意药物种类、剂量及不良反应,避免长期依赖。使用前应明确鼻炎类型,遵医嘱选择合适的药物,避免随意停药或更换药物。
1、明确鼻炎类型。鼻炎分为过敏性鼻炎、感染性鼻炎、慢性鼻炎等,不同类型需选择不同药物。过敏性鼻炎常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感染性鼻炎需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慢性鼻炎则可能需要局部激素喷雾如布地奈德。用药前应咨询避免误用。
2、注意药物剂量与疗程。严格按照说明书或医嘱服用,避免过量或不足。例如,抗组胺药通常每日一次,局部激素喷雾需每日两次,疗程一般为1-2周。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需定期复查,避免副作用。
3、关注不良反应。鼻炎药可能引起口干、嗜睡、头痛等不适,尤其是抗组胺药。局部激素喷雾可能导致鼻腔干燥或出血,使用后可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如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如呼吸困难、皮疹,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4、避免药物依赖。长期使用减充血剂如麻黄素可能导致药物性鼻炎,建议使用不超过7天。局部激素喷雾虽可长期使用,但需定期评估疗效,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5、结合生活方式改善。鼻炎患者应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定期清洁鼻腔。饮食上可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增强免疫力。
6、特殊人群用药需谨慎。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及老年人使用鼻炎药时需特别注意药物安全性。例如,孕妇应避免使用含伪麻黄碱的减充血剂,儿童需选择适合年龄的药物如儿童专用抗组胺糖浆。
7、定期复查与调整。鼻炎患者需定期复诊,评估病情进展及药物疗效,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医生会根据症状变化及药物反应,制定个体化治疗计划。
服用鼻炎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注意药物种类、剂量及不良反应,避免长期依赖。结合生活方式改善及定期复查,可有效控制鼻炎症状,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