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伴糜烂的药物治疗需根据病因和症状选择,常用药物包括胃黏膜保护剂、抑酸药、促胃动力药、抗生素及中成药等。具体用药方案需结合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分泌状态等因素综合评估。
1、胃黏膜保护剂:
铝碳酸镁、硫糖铝等药物可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层,隔离胃酸和胃蛋白酶对糜烂面的侵蚀。这类药物尤其适合以胃痛、烧心为主要症状的患者,能有效缓解黏膜炎症反应。用药期间需注意与其他药物间隔2小时服用。
2、质子泵抑制剂:
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可强力抑制胃酸分泌,为糜烂黏膜创造修复环境。长期使用需警惕低胃酸导致的营养素吸收障碍,建议配合维生素B12补充。对于夜间酸突破现象可调整给药时间至晚餐前。
3、促胃动力药:
多潘立酮、莫沙必利能改善胃排空功能,减少胆汁反流对胃黏膜的刺激。适用于伴有腹胀、早饱等动力障碍症状者,但需排除机械性梗阻后方可使用。与抑酸药联用可增强治疗效果。
4、根除幽门螺杆菌:
克拉霉素+阿莫西林+铋剂的四联疗法是当前主流方案,疗程10-14天。治疗前应进行药敏试验,耐药率高地区可选用含左氧氟沙星的方案。成功根除可显著降低胃癌发生风险。
5、中成药辅助:
胃复春、摩罗丹等具有改善胃黏膜微循环的作用,适合病程较长的患者。部分中药成分可调节胃肠激素分泌,但需注意与西药的相互作用,建议间隔2小时服用。
日常需保持规律饮食,避免过烫、辛辣及腌制食物,戒烟限酒。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A、C的深色蔬果有助于黏膜修复,发酵乳制品可调节肠道菌群。建议每6-12个月复查胃镜监测病变进展,出现消瘦、黑便等报警症状需及时就诊。餐后30分钟适度散步可促进胃肠蠕动,但应避免立即平卧以防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