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产二胎子宫破裂需立即就医处理。子宫破裂可能由瘢痕子宫强度不足、宫缩过强、胎儿位置异常、多胎妊娠、子宫发育畸形等因素引起,可通过紧急剖宫产手术、子宫修补术、输血支持、抗感染治疗、重症监护等方式救治。
1、瘢痕子宫:
既往剖宫产切口处形成的瘢痕组织弹性较差,妊娠晚期子宫膨大或强烈宫缩时易发生破裂。典型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伴胎心异常,需立即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终止妊娠,术中根据破裂范围选择缝合修补或子宫切除术。
2、宫缩过强:
产程中缩宫素使用不当或自发强直性宫缩可能导致子宫肌层撕裂。患者会出现血压下降、板状腹等失血性休克表现,需紧急输血并实施子宫动脉结扎术,必要时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控制出血。
3、胎位异常:
横位或枕后位等异常胎位可能造成子宫局部压力过大,尤其合并羊水过多时更易诱发破裂。超声检查可见子宫肌层连续性中断,需在全身麻醉下迅速娩出胎儿,术后给予盐酸利托君抑制宫缩。
4、多胎妊娠:
双胎及以上妊娠使子宫过度膨胀,瘢痕处肌层变薄至3毫米以下时破裂风险显著增加。典型表现为宫缩突然停止伴阴道流血,需多学科团队协作实施子宫背带式缝合术联合髂内动脉栓塞。
5、子宫畸形:
先天性子宫发育不良如单角子宫,妊娠后期子宫肌层扩展受限易发生非瘢痕部位破裂。临床可见腹腔内游离液体与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需紧急开腹探查并行子宫成形术。
术后需严格卧床休息2周,禁止负重及性生活3个月,每日监测体温和恶露情况。饮食宜选择高铁高蛋白食物如猪肝、瘦肉,搭配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恢复期可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6个月后经超声评估子宫愈合情况再计划后续妊娠。出现发热、异常出血或腹痛加剧需立即返院复查。
先兆子宫破裂的首要治疗措施是立即抑制宫缩并准备紧急剖宫产。处理方式主要有使用宫缩抑制剂、纠正休克状态、评估胎儿情况、术前准备、多学科协作。
1、抑制宫缩:
静脉注射盐酸利托君或硫酸镁等宫缩抑制剂是关键措施。这类药物能快速降低子宫肌层张力,延缓破裂进程,为手术争取时间。使用期间需持续监测孕妇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警惕药物可能引发的心悸、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2、休克纠正:
建立双静脉通路快速补液,必要时输注红细胞悬液。先兆破裂常伴剧烈腹痛和内出血,易导致循环衰竭。需监测尿量、中心静脉压等指标,维持收缩压在90毫米汞柱以上,同时做好自体血回输准备。
3、胎儿评估:
持续胎心监护判断胎儿存活状态。出现晚期减速或胎心过缓提示胎盘早剥可能。对于孕周≥34周存活胎儿,应在稳定母体状态下立即终止妊娠;不足34周需权衡促胎肺成熟与子宫破裂风险。
4、术前准备:
完成血常规、凝血功能、交叉配血等急诊检查。麻醉科需做好全身麻醉预案,手术室准备子宫切除器械包。与家属充分沟通手术必要性及可能行子宫次全切除术的风险。
5、团队协作:
启动产科快速反应团队,联合麻醉科、新生儿科、输血科等多学科参与。明确分工进行抗休克、手术准备、新生儿复苏等流程,确保从诊断到胎儿娩出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
术后需严格监测子宫复旧及凝血功能,早期下床预防静脉血栓。饮食宜选择高蛋白、高铁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促进造血功能恢复,避免辛辣刺激加重盆腔充血。心理支持方面应重视产后抑郁筛查,特别是子宫切除患者需加强生育指导。康复期禁止负重及剧烈运动,建议使用收腹带减轻切口张力,定期超声复查子宫切口愈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