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血管病最主要的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小动脉闭塞、血液成分异常及血管炎性疾病。
1、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最常见的病因,约占全部病例的50%。长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因素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脂质沉积形成斑块,造成脑血管狭窄或闭塞。颈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系统是常见受累部位,斑块破裂还可能引发血栓形成。
2、心源性栓塞:
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等心脏疾病易形成附壁血栓,脱落后随血流阻塞脑动脉。这类栓塞性卒中往往起病急骤,梗死范围较大,常见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心脏超声检查和动态心电图监测有助于明确诊断。
3、小动脉闭塞:
长期高血压可引起脑小动脉玻璃样变和脂质透明变性,导致直径<200微米的穿支动脉闭塞。这种类型多表现为腔隙性脑梗死,常见症状包括单纯运动性轻偏瘫、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等。
4、血液成分异常:
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等血液系统疾病会增加血液粘稠度,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易栓状态会促进血栓形成。这类病因在青年卒中患者中更为多见,需通过血液学检查明确诊断。
5、血管炎性疾病:
巨细胞动脉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等血管炎可导致脑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这类患者往往伴有发热、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血沉和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明显升高,血管影像学检查可见特征性改变。
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需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戒烟限酒,保持规律运动。饮食建议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多摄入深海鱼、坚果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4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水平,心房颤动患者需遵医嘱进行抗凝治疗。出现突发偏瘫、言语障碍等卒中症状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