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肾内科
老年人长期服用安眠药可能导致依赖、认知功能下降、跌倒风险增加等问题。建议通过改善睡眠环境、调整作息、心理疏导等非药物方式改善睡眠,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安眠药。
1、药物依赖:长期服用安眠药可能导致身体对药物产生依赖,停药后出现戒断症状,如焦虑、失眠加重等。老年人应尽量避免长期使用,选择短期、低剂量用药,并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量。
2、认知功能下降:安眠药可能影响老年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增加患阿尔茨海默病等认知障碍的风险。建议老年人通过认知训练、社交活动等方式保持大脑活跃,减少对药物的依赖。
3、跌倒风险增加:安眠药可能导致老年人平衡能力下降,增加跌倒和骨折的风险。老年人应在家中做好防滑措施,避免夜间单独活动,必要时使用助行器。
4、其他副作用:安眠药可能引发口干、便秘、头晕等副作用,影响生活质量。老年人应多喝水、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适当进行轻度运动,缓解药物副作用。
5、非药物治疗:改善睡眠环境,如保持卧室安静、黑暗、适宜温度;调整作息,养成固定的睡眠时间;进行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冥想等;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帮助,缓解焦虑和压力。
老年人应谨慎使用安眠药,优先考虑非药物方式改善睡眠,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低剂量使用,并定期评估药物效果和副作用,确保用药安全。通过综合措施,老年人可以有效改善睡眠质量,减少对安眠药的依赖,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