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眠药应在医生严格指导下短期使用,主要用于治疗严重失眠障碍。正确使用方式涉及用药时机选择、剂量个体化调整、疗程控制和不良反应监测等因素。
1、用药时机安眠药适用于入睡困难或睡眠维持障碍的急性期干预,建议在睡前15-30分钟服用。对于次日有重要事务的临时性失眠,可考虑单次用药。慢性失眠患者须配合认知行为治疗,避免形成药物依赖。苯二氮䓬类药物如艾司唑仑、非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右佐匹克隆均需严格把握用药窗口期。
2、剂量调整应从最小有效剂量开始,老年患者需减量使用。唑吡坦起始剂量不超过10毫克,佐匹克隆建议从3.75毫克起始。肝肾功能不全者需进行剂量调整,避免药物蓄积。用药期间定期评估睡眠改善情况,禁止自行增减剂量。
3、疗程控制连续使用不宜超过4周,间歇给药可降低依赖风险。每周保留2-3个不服药日,采用睡眠限制疗法等非药物手段替代。突然停药可能引发反跳性失眠,需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停。长期用药者每3个月需重新评估用药必要性。
4、不良反应常见次日嗜睡、头晕等中枢抑制作用,老年患者需警惕跌倒风险。部分药物可能引起梦游、记忆障碍等复杂睡眠行为。与酒精合用时可能加重呼吸抑制,抑郁症患者需监测情绪变化。出现异常行为应立即停药就医。
5、联合干预需配合睡眠卫生教育,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宜睡眠环境。认知行为疗法可改善长期睡眠质量,光照疗法有助于调节生物钟。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如雷美替胺可作为替代方案,中药酸枣仁汤等需辨证使用。
使用安眠药期间应避免驾驶或操作精密仪器,服药后立即卧床。建立睡眠日记记录用药效果,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合并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慎用苯二氮䓬类药物,妊娠期妇女原则上禁用。建议通过适度运动、冥想放松等方式改善睡眠质量,将药物作为辅助手段。出现耐受现象应及时就医调整方案,不可自行更换药物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