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冲击波治疗可用于慢性前列腺炎辅助治疗,主要适用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顽固性疼痛患者。
1、缓解疼痛:
体外冲击波通过机械振动作用于盆腔区域,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前列腺及周围组织的炎症性疼痛。其镇痛效果与神经末梢敏感性调节有关,对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患者尤为适用。
2、促进组织修复:
低能量冲击波能刺激血管新生,加速受损组织修复。对于存在前列腺钙化或纤维化的患者,可帮助软化瘢痕组织,但需配合抗感染治疗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3、改善排尿症状:
治疗通过调节盆底肌肉张力,间接改善尿频、尿急等下尿路症状。临床观察显示需连续治疗4-6次后症状逐步缓解,需与行为训练同步进行。
4、联合治疗方案:
该治疗通常作为二线选择,需与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等药物联合使用。单独使用冲击波治疗细菌性前列腺炎效果有限。
5、禁忌症注意:
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禁用。治疗前需排除前列腺肿瘤、泌尿系结石等疾病,每次治疗间隔应超过72小时以避免组织损伤。
建议治疗期间保持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避免久坐及自行车骑行等压迫会阴部运动。可配合温水坐浴及凯格尔运动,饮食上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适当补充南瓜籽、西红柿等含锌、茄红素食物。每周进行3-4次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环,但需注意症状加重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复诊。
输尿管下段结石多数情况下适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体外碎石适用于直径小于10毫米、表面光滑的结石,主要影响因素有结石大小、位置、硬度以及患者肾功能状况。
1、结石大小:
直径5-10毫米的结石是体外碎石的最佳适应症。过大的结石可能需分次碎石,过小的结石可能自行排出无需干预。碎石前需通过影像学检查精确测量结石三维径线。
2、结石位置:
输尿管下段结石因靠近膀胱,碎石后碎片更易随尿液排出。但结石若嵌顿在输尿管壁内或伴有息肉包裹,可能降低碎石成功率,此时需考虑输尿管镜手术。
3、结石成分:
尿酸结石和磷酸铵镁结石较易被震碎,而胱氨酸结石和一水草酸钙结石硬度较高。术前可通过CT值预测结石硬度,CT值大于1000HU的结石碎石效果可能欠佳。
4、肾功能影响:
若结石已导致患侧肾积水或肾功能下降,需优先解除梗阻。体外碎石后应监测尿量及肾功能变化,必要时留置双J管保证尿路通畅。
5、患者因素:
肥胖患者因体表到结石距离过远可能影响聚焦效果。凝血功能障碍、妊娠期、尿路感染急性期等情况属于体外碎石禁忌证,需选择其他治疗方式。
碎石后建议每日饮水2000-3000毫升促进排石,可配合跳绳等适度跳跃运动帮助结石碎片排出。限制高草酸食物如菠菜、浓茶,减少豆制品摄入以防新结石形成。两周后需复查腹部平片或超声确认碎石效果,若出现持续腰痛、血尿或发热需及时复诊。体外碎石后可能出现肾绞痛症状,可准备解痉药物备用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