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栓塞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皮肤瘀点、发热和心动过速。脂肪栓塞通常发生在长骨骨折、严重创伤或骨科手术后,脂肪颗粒进入血液循环阻塞小血管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
1、呼吸困难脂肪栓塞早期常见突发呼吸困难,与肺血管被脂肪颗粒阻塞相关。患者可能出现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下降,严重时可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胸片显示弥漫性浸润影。这种情况需立即给予氧疗,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支持。
2、意识障碍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嗜睡、烦躁或昏迷,因脂肪颗粒通过肺循环进入脑部血管所致。患者可能出现定向力障碍、抽搐或局灶性神经体征。脑部CT或MRI可能显示多发小梗死灶。神经功能评估和脑保护措施是管理重点。
3、皮肤瘀点特征性表现为前胸、颈部和腋下出现针尖大小瘀点,称为瘀点疹。这些瘀点由皮下毛细血管内脂肪颗粒阻塞引起,压之不褪色。通常在创伤后24-72小时出现,可作为诊断的重要依据。皮肤表现多伴随血小板减少和凝血功能异常。
4、发热患者常出现38-39℃的中度发热,与脂肪颗粒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有关。发热多在创伤后48小时内出现,可能伴有寒战但无明确感染灶。需与感染性发热鉴别,血培养阴性且抗生素治疗无效是重要鉴别点。
5、心动过速心率持续超过100次/分钟常见,与低氧血症、应激反应和循环中游离脂肪酸的心脏毒性相关。心电图可能显示窦性心动过速或非特异性ST-T改变。严重者可出现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需持续心电监护和血流动力学支持。
脂肪栓塞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避免不必要的搬动以防脂肪颗粒进一步释放。饮食应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限制脂肪摄入。恢复期可进行渐进式呼吸训练和肢体活动,但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定期监测血气分析、凝血功能和神经系统状态,警惕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出现任何症状恶化都需立即通知医疗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