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出血建议就诊消化内科或肛肠科,可能由痔疮、肛裂、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结直肠癌等原因引起。
1、消化内科消化内科主要诊治胃肠及肝胆胰疾病。若便血伴随腹痛、腹泻、体重下降等症状,可能与胃炎、肠炎、消化道溃疡等疾病相关。医生会通过粪便隐血试验、胃肠镜等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常见药物包括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胶体果胶铋胶囊、美沙拉嗪肠溶片等,需严格遵医嘱使用。
2、肛肠科肛肠科专攻肛门直肠疾病。鲜红色血便附着于粪便表面或便后滴血,多与痔疮、肛裂等肛门局部病变有关。医生会进行肛门指检或肛门镜检查。常用药物有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太宁栓等外用药,严重痔疮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日常需保持肛门清洁,避免久坐久蹲。
3、胃肠外科若出血量大或怀疑肠梗阻、肠穿孔等急症,需紧急就诊胃肠外科。大量暗红色血便伴剧烈腹痛、呕吐可能提示肠套叠、肠系膜血管栓塞等危急情况。医生可能需通过腹部CT、血管造影等评估病情,部分患者需急诊手术止血。
4、肿瘤科中老年患者反复便血伴排便习惯改变,需警惕结直肠肿瘤。肿瘤科会结合肠镜活检、肿瘤标志物等检查明确诊断。早期肿瘤可通过手术切除,晚期需联合放化疗。50岁以上人群建议定期肠癌筛查。
5、血液科全身出血倾向如皮肤瘀斑、牙龈出血合并便血,可能与血小板减少、血友病等血液系统疾病有关。血液科会进行凝血功能、骨髓穿刺等检查。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输注血小板、补充凝血因子等。
出现便血应记录出血颜色、频率及伴随症状,避免摄入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规律作息。无论出血量大小均建议尽早就医,特别是有肠癌家族史或年龄超过40岁者。检查前3天需避免食用动物血制品以免干扰粪便检测结果,肠镜检查前需按医嘱清洁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