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A+C群流脑疫苗后发热通常由疫苗反应、感染因素、脱水或过敏反应引起,可通过物理降温、补液、药物干预及就医评估等方式处理。
1、疫苗反应疫苗激活免疫系统可能导致低热,体温多低于38.5℃。建议家长保持孩子衣着宽松,使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进行物理降温,无须特殊用药。
2、感染因素接种前后接触病原体可能引发感染性发热。家长需监测体温变化,若持续超过38.5℃或伴有咳嗽腹泻,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或小儿柴桂退热颗粒。
3、脱水发热伴随水分丢失易导致脱水。家长需少量多次喂食温水、口服补液盐或母乳,观察排尿次数及口唇湿润度,必要时就医静脉补液。
4、过敏反应罕见情况下可能出现疫苗过敏反应。若发热伴皮疹、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医生可能使用地塞米松注射液、肾上腺素或氯雷他定糖浆进行抗过敏治疗。
接种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米粥、面条为主,持续发热超过48小时需返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