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肿痛可能由外耳道炎、中耳炎、耳部外伤、耳部肿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局部清洁、抗生素治疗、止痛药物、手术等方式缓解。
1、外耳道炎外耳道炎多与挖耳损伤或进水感染有关,表现为耳道红肿、灼热感。治疗需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抓挠,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氢化可的松新霉素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药物。
2、中耳炎中耳炎常继发于感冒或鼻炎,伴随耳闷、听力下降。急性期需卧床休息,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布洛芬混悬液等药物控制感染和疼痛。
3、耳部外伤耳廓挫伤或撕裂伤可能导致局部血肿,需冷敷减轻肿胀,严重时需穿刺抽液或缝合。避免压迫患处,可配合使用云南白药气雾剂、双氯芬酸钠凝胶、莫匹罗星软膏。
4、耳部肿瘤耳部血管瘤或鳞状细胞癌等占位性病变需通过CT确诊,表现为持续进展性肿痛。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必要时联合放射治疗,术后需定期复查耳内镜。
避免自行掏耳或游泳进水,肿痛持续超过48小时或伴随发热、眩晕时应及时就诊耳鼻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