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中红细胞和白细胞同时升高可能由尿路感染、泌尿系统结石、肾炎、前列腺炎或肿瘤等因素引起,需结合其他检查明确病因。
1、尿路感染:
细菌侵入尿道引发炎症反应时,尿液中会出现白细胞增多,同时炎症可能导致黏膜毛细血管破裂出现红细胞。常见于膀胱炎和肾盂肾炎,患者多伴有尿频尿急症状。治疗需根据病原学检查选用敏感抗生素。
2、泌尿系统结石:
结石移动过程中划伤尿路黏膜会造成红细胞升高,继发感染时白细胞也会增加。肾结石和输尿管结石患者常见腰痛伴血尿。需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结石位置,小于6毫米的结石可尝试药物排石。
3、肾小球肾炎:
免疫复合物沉积损伤肾小球基底膜,导致红细胞漏出,合并感染时白细胞升高。急性肾炎常见眼睑浮肿和高血压。需进行肾功能检查和肾穿刺活检确诊,治疗包括控制血压和免疫调节。
4、前列腺疾病:
男性前列腺炎或前列腺增生可能导致尿液中红细胞和白细胞异常。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常见会阴部胀痛,急性发作时可见脓尿。治疗需区分细菌性或非细菌性,前者需足疗程抗生素治疗。
5、泌尿系统肿瘤:
膀胱癌或肾癌等肿瘤组织坏死出血会导致红细胞升高,合并感染时白细胞增加。无痛性肉眼血尿是典型症状。需通过膀胱镜和CT等检查确诊,早期肿瘤可通过手术切除。
建议检查前避免剧烈运动和月经期留尿,留取清洁中段尿送检。日常需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饮水量,避免憋尿和过度劳累。出现持续血尿、腰痛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长期吸烟者需警惕泌尿系统肿瘤可能。饮食上可适当增加维生素C摄入,但肾功能异常者需控制蛋白质摄入量。
小儿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可能由遗传因素、铁代谢异常、铅中毒、维生素B6缺乏、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补充铁剂、维生素B6、驱铅治疗、输血支持、原发病治疗等方式改善。
1、遗传因素:
部分患儿存在ALAS2基因突变导致的X连锁遗传性铁粒幼贫血,表现为血红素合成障碍。需进行基因检测确诊,治疗上可尝试大剂量维生素B6补充,严重者需定期输血。
2、铁代谢异常:
线粒体铁转运蛋白功能障碍会导致铁在线粒体异常沉积,骨髓涂片可见环形铁粒幼细胞。需避免铁剂补充,必要时采用铁螯合剂治疗,同时监测血清铁蛋白水平。
3、铅中毒:
铅会抑制δ-氨基酮戊酸脱水酶活性,干扰血红素合成。患儿多有异食癖或铅接触史,血铅检测可确诊。需立即脱离铅污染环境,采用依地酸钙钠等驱铅药物。
4、维生素B6缺乏:
维生素B6是血红素合成的必需辅酶,缺乏时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可通过血清维生素B6检测确诊,补充吡哆醇后贫血多能显著改善。
5、慢性疾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等慢性病可能继发获得性铁粒幼贫血。需治疗原发疾病,贫血严重时可考虑促红细胞生成素或输血治疗。
患儿日常需保证均衡营养,适量增加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血红素铁的食物。避免摄入茶叶、咖啡等影响铁吸收的饮品。定期监测血常规和铁代谢指标,注意观察面色苍白、乏力等贫血症状变化。维生素B6反应性患者需长期维持治疗,遗传性患者建议进行家系基因筛查。出现发热、心悸等严重症状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