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可通过热敷、药物止痛、饮食调节、运动缓解、中医调理等方式治疗。痛经通常由前列腺素分泌过多、子宫收缩异常、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精神紧张等原因引起。
1、热敷:
下腹部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子宫平滑肌痉挛。可使用热水袋或暖宝宝,温度控制在40-45摄氏度,每次持续15-20分钟。热敷时需注意避免烫伤皮肤,经期前三天可每日重复3-4次。
2、药物止痛: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萘普生、双氯芬酸钠等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这类药物需在疼痛初期服用效果最佳,严重痛经者可考虑口服短效避孕药调节激素水平。
3、饮食调节:
经期应避免生冷、辛辣食物,适量补充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三文鱼、核桃等食物。每日饮用红糖姜茶可温经散寒,摄入足量镁元素如香蕉、黑巧克力有助于放松肌肉。
4、运动缓解:
经期进行温和的有氧运动如散步、瑜伽可促进内啡肽分泌。推荐骨盆摇摆、猫式伸展等动作,每次15-20分钟,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宜。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经量增多。
5、中医调理:
中医认为痛经多因气血不畅,可选用艾灸关元、三阴交等穴位。经前一周开始服用益母草膏、当归芍药散等中成药,需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使用。长期痛经者可考虑针灸治疗。
经期应注意腹部保暖,穿着宽松衣物避免压迫。保持规律作息,保证7-8小时睡眠。每日饮用1500-2000毫升温水,避免咖啡因饮料。记录月经周期和疼痛程度,若出现持续加重或非经期疼痛应及时就医排查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器质性疾病。经期后适当补充铁剂和维生素B族,多摄入菠菜、红肉等富含铁元素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