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抗病毒治疗方法主要有干扰素治疗、核苷类似物治疗、联合治疗、肝移植。乙肝病毒复制活跃或肝功能异常时需及时干预,具体方案需根据病毒载量、肝功能及个体情况综合评估。
1、干扰素治疗聚乙二醇干扰素α通过调节免疫抑制病毒,适用于年轻、无肝硬化患者,可能出现发热、乏力等副作用,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和甲状腺功能。
2、核苷类似物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药物能强效抑制病毒复制,需长期服药,耐药率低,用药期间须每3-6个月监测HBV-DNA和肝功能指标变化。
3、联合治疗干扰素与核苷类似物联用可提高HBeAg血清学转换率,适用于部分优势人群,治疗期间需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和疗效评估。
4、肝移植终末期肝病或肝癌患者需考虑肝移植,术后需终身服用抗病毒药物和免疫抑制剂,预防乙肝复发和排斥反应。
治疗期间应严格戒酒,避免肝毒性药物,保持均衡饮食并规律复查,出现黄疸或腹水等异常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