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是否需手术取决于出血量、部位及患者状态,少量出血可保守治疗,大量出血或关键部位出血通常需手术干预。手术方式主要有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穿刺引流术、去骨瓣减压术、脑室引流术、血管内介入治疗等。
开颅血肿清除术适用于出血量大或脑疝风险高的患者,通过去除部分颅骨直接清除血肿,可快速降低颅内压,但创伤较大。微创穿刺引流术通过立体定向技术置入引流管,适合深部出血或基础状况差的患者,创伤小但清除效率较低。去骨瓣减压术用于严重脑水肿患者,通过扩大颅腔容积缓解压力,术后需二期颅骨修补。脑室引流针对脑室系统积血,可防止脑脊液循环梗阻。血管内介入治疗适用于动脉瘤或血管畸形导致的出血,通过栓塞或支架修复病变血管。
非手术指征包括出血量小于30毫升且无神经功能恶化、脑干等关键部位少量出血、高龄合并多器官衰竭等。保守治疗需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使用甘露醇等脱水剂控制颅压,预防肺部感染和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早期康复训练对神经功能恢复至关重要。
术后需加强重症监护,控制血压血糖,预防再出血和感染。恢复期应循序渐进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和语言训练,配合高压氧等辅助治疗。饮食需低盐低脂,保证优质蛋白摄入,避免用力排便等增加颅压的行为。定期复查头颅CT评估恢复情况,长期管理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是预防复发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