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不宁腿综合征需进行临床评估与多导睡眠监测等检查。诊断主要依据国际标准结合病史采集、实验室检查、神经系统评估、多导睡眠监测、鉴别诊断五个步骤。
1、病史采集:
详细记录患者腿部不适的特征性表现,包括症状出现时间、加重因素、缓解方式及家族史。典型症状表现为静息时双下肢难以名状的不适感,活动后可暂时缓解,夜间症状加重影响睡眠。需特别注意患者是否伴随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
2、实验室检查:
需检测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等铁代谢指标,铁缺乏是继发性不宁腿综合征的重要诱因。同时应检查肾功能、血糖、甲状腺功能等基础指标,排除尿毒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继发因素。妊娠期女性需额外监测血红蛋白和叶酸水平。
3、神经系统评估:
通过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和肌电图检查排除周围神经病变,必要时进行腰椎核磁共振检查鉴别神经根受压情况。临床体检需重点观察下肢感觉异常范围、肌力及反射变化,与不安腿症状进行区分。
4、多导睡眠监测:
整夜多导睡眠图能客观记录睡眠期间周期性肢体运动次数和觉醒指数,诊断标准要求每小时出现超过15次周期性肢体运动。同时可评估睡眠结构紊乱程度,明确是否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等其他睡眠障碍。
5、鉴别诊断:
需与静坐不能症、周围神经病变、腰椎疾病、缺铁性贫血等疾病进行鉴别。特别注意药物诱发因素,如抗抑郁药、抗组胺药、多巴胺受体阻滞剂等可能加重症状,需详细询问用药史。
确诊后建议建立规律睡眠节律,睡前进行适度腿部按摩或温水浸泡。日常可多摄入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等,避免摄入咖啡因和酒精。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有助于改善症状,但睡前3小时应避免剧烈运动。症状严重影响生活时需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高血压病人评估中必须进行的辅助生化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电解质和血脂五项。这些检查有助于明确高血压病因、评估靶器官损害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1、血常规:
血常规检查可发现红细胞增多症等继发性高血压病因。血红蛋白升高可能提示慢性缺氧导致的代偿性改变,白细胞异常可能与炎症性疾病相关,血小板计数异常需警惕血液系统疾病。检查结果异常时需进一步排查肾动脉狭窄、睡眠呼吸暂停等继发因素。
2、尿常规:
尿蛋白阳性提示肾脏靶器官损害,需进行24小时尿蛋白定量评估。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可早期发现肾小球滤过功能异常,尿红细胞增多需鉴别肾小球肾炎或泌尿系统疾病。糖尿病肾病患者可能出现尿糖阳性伴尿蛋白异常。
3、肾功能:
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检测可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能更准确反映肾功能分期。慢性肾脏病3期以上患者需调整降压药物剂量,肾功能急剧恶化需警惕恶性高血压或肾动脉狭窄。
4、电解质:
血钾检测对鉴别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至关重要,低钾血症伴高血压提示内分泌性高血压可能。血钠异常可能与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相关,钙磷代谢异常需排查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继发因素。
5、血脂:
血脂四项检查可评估心血管风险,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需启动降脂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需筛查代谢综合征,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血脂异常合并高血压时心血管风险显著增加。
高血压患者除定期进行上述生化检查外,建议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盐摄入控制在5克以下,增加富含钾的蔬菜水果摄入。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每周累计150分钟以上。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情绪激动。居家定期监测血压并记录,出现头晕、胸闷等不适及时就医。合并糖尿病或肾病患者需每3-6个月复查肾功能和尿微量白蛋白。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实现血压长期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