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评估循环时间一般为5-6秒,实际时间受到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复苏操作规范性、环境温度、药物使用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心肺复苏过程中评估循环时间的核心目的是快速判断自主循环是否恢复,避免因中断按压影响灌注。成人患者通常采用颈动脉搏动评估,儿童可选择股动脉或肱动脉。操作时需将两指置于动脉搏动点,同时观察胸廓起伏、皮肤颜色变化等体征。若环境嘈杂或施救者经验不足,可能延长评估时间至10秒左右。
低温环境下血管收缩会加大触诊难度,此时可结合心电监护波形辅助判断。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可能出现微弱搏动,需更细致鉴别。对于存在心律失常或严重休克的病例,单纯依靠触诊可能产生误差,建议结合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等客观指标。评估时间超过10秒仍未明确结果时,应立即恢复胸外按压。
心肺复苏期间应尽量减少循环评估中断时间,每2分钟轮换按压人员可保持操作质量。日常需通过模拟训练提高触诊准确性,抢救现场注意清除患者颈部衣物障碍。若条件允许,建议使用反馈装置监测按压深度与频率,同时记录每次评估时间点以供后续分析。抢救后需及时复查电解质及血气指标,评估器官灌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