疣不一定是性生活感染引起的,主要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导致,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母婴垂直传播等。皮肤黏膜破损、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可能增加感染概率。
1、性接触传播人乳头瘤病毒可通过性行为传播,生殖器疣多由HPV6型、HPV11型等低危型感染引起。性活跃人群、多性伴侣者感染风险较高,使用避孕套可降低传播概率。若发现外生殖器或肛周出现菜花状赘生物,建议及时到皮肤性病科就诊。
2、间接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毛巾、浴具、衣物等物品可能造成感染,常见于寻常疣、扁平疣等类型。公共浴室、游泳池等潮湿环境易残留病毒,皮肤存在微小伤口时更易被感染。保持个人用品专人专用,避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等物品。
3、母婴垂直传播孕妇感染人乳头瘤病毒可能经产道传染给新生儿,导致婴幼儿喉乳头状瘤等疾病。妊娠期发现生殖器疣应积极治疗,分娩方式需根据病情评估选择。新生儿出生后需密切观察呼吸状况,出现声嘶、喘鸣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4、皮肤黏膜破损皮肤出现擦伤、裂口或湿疹等皮损时,病毒更易侵入角质形成细胞。手足部位因频繁摩擦易发寻常疣,面部外伤后可能出现扁平疣。日常应注意防护,处理伤口时做好消毒,避免抓挠已有疣体防止自身接种传播。
5、免疫功能低下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术后等免疫抑制人群,病毒清除能力下降可能导致疣体泛发。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也易出现顽固性疣,需在控制基础疾病前提下进行冷冻、光动力等综合治疗。规律作息、均衡营养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预防疣需注意保持皮肤完整清洁,避免高危性行为,公共场所尽量不赤足行走。已感染者应单独使用洗浴用品,疣体未愈期间避免游泳、泡温泉等。治疗可选用冷冻、激光等物理疗法,或咪喹莫特乳膏、鬼臼毒素酊等外用药物,顽固病例可考虑光动力治疗。所有治疗均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抠挖疣体。